2017年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了《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及设备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以下简称“时间同步系统”》的基本架构、配置方式、时间同步系统及设备的功能、运行、性能、试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2017年12月01日开始实施。
ICS29.020 F21C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ime synchronism system and
equipment in smart substation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总则
技术要求运行要求性能要求
9 试验
1o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状态监测逻辑节点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基准信号选择判据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6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长宝、高吉普、彭志强、章翔、朱海龙、张小易、肖永、戴宇、王永福、陈波、张琦兵、肖小刚、李劲松、陈新南、熊汉、熊春晖、沈健、李澄、黄鑫、曾飞、宁楠、冯义、陈苏蓉、王晓燕、霍雪松、苏大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以下简称“时间同步系统”)的基本架构、配置方式,时间同步系统及设备的功能、运行、性能、试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 10 kV(66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其他变电站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压A:低温
GB/T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936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1287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1453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14598.3 电气继电器 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 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GB/T17742
GB/T26866
DL/T860.71
DL/T860.72
口(ACSI)
DL/T860.73
DL/T860.74
据类
DL/T860.81
中国地震烈度表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1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2部分:基本信息和通信结构 抽象通信服务接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3部分:基本通信结构 公用数据类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4部分:基本通信结构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一映射到
1
GB/T33591-2017
MMs(Is09506_1和 IS09506-2)及 IS〇/IEC8802-3
DL/T11o0.1_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线时间基准信号 wired time reference signal
以有线通信方式传播的时间基准信号。
[DL/T1100.1-2009,定义3.4]
3.2
时间同步系统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能接收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并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系统 。
[DL/T1100.1-2009,定义3.5]
3.3
时间同步装置 time synchronization device
时间同步装置又称时钟裝置,包括主时钟和从时钟 。
[DL/T1100.1-2009,定义3.7]
3.4
时间准确度 time accuracy
时间同步装置输出的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程度 。
[DL/T1100.1-2009,定义3.14]
3.5
主时钟 masterclock
能同时接收不少于两种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具有内部时间基准,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装置。
[DL/T1100.1-2009,定义3.8]
3.6
从时钟 slaveclock
能同时接收主时钟发送的两路时间同步信号,具有内部时间基准,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装置,工程应用中也称为扩展时钟 。
[DL/T1100.1-2009,定义3.9]
3.7
双主时钟 double master clock
由两台主时钟组成且互为冗余的主时钟配置方式 。
3.8
本地时钟 internalclock
时间同步装置配置的内部时间基准,实现同步或守时的基准信号输出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
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2
GPS:全球定位系统(G1oba1 Positioning System)
IRIG-B:IRIG-B码(Inter-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B)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1)
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1)
5 总则
5·1 时间同步系统用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同步授时,由主时钟、从时钟、传输介质组成,通过接收无线和有线的时间基准信号,实现时间同步信号的输出 。
5.2 时间同步系统应满足的总体要求如下:
a) 时间同步系统应以天基授时为主,地基授时为辅,建立天地互备的时间同步体系;
b) 天基授时应以 BDS信号为主,GPS信号为辅;地基授时应以地面有线基准信号为主,以主时钟
热备信号为辅;
c) 智能变电站应配置一套全站统一授时的时间同步系统,采用双主时钟冗余配置方式;
d) 主时钟、从时钟宜采用模块化配置方式,输出信号的功能及性能应满足被授时设备的要求;
e) 主时钟、从时钟应采用统一的信息接口和数据模型,满足站端时间同步状态监测要求;
f) 时间同步系统可选配同步监测功能,实现对被授时裝置和时间同步裝置的时间同步监测要求 。
6 技术要求
6.1 系统基本架构
6.1.1 时间同步系统应采用双主时钟配置方式,由两台主时钟、多台从时钟和信号传输介质组成,基本架构见图1。
图1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架构
6.1.2 每台主时钟应能接收 BDS信号、 GPS信号、有线时间基准信号以及两台主时钟互联的热备信号 。
6.1.3 从时钟应能同时接收双主时钟的时间基准信号。
6.2 时间同步装置
6.2. 1 时间同步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主要由接收模块、时间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三部分组成,见图2。
图2 时间同步装置基本组成
6.2.2 装置在初始化阶段,不应输出时间信号。
6.2.3 装置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应包括脉冲信号、IRIG-B(DC)码、串行口时间报文、网络时间报文等 。
6.2.4 人机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
a) 应具有运行状态指示、基准信号状态指示、时间信息显示、故障指示等功能;
b) 应具有电源告警、故障告警功能;
) 应具有参数设置、软件版本查询、日志信息存储、査询等功能 。
6.2.5 装置应采用独立双电源供电方式。
6.2.6 装置应具有独立以太网信息通信接口,且任何网络运行工况流量冲击下,装置均不应死机或重启,不影响授时稳定性。
6.2.7 选配同步监测功能时,可通过网络时间报文交互或监测1RIG-B(DC)码、秒脉冲等方式实现时间信号的监测 。
6.3 传输介质
6.3. 1 传输介质应能满足被授时设备对时间信号质量的要求,宜采用多模光纤、同轴电缆、屏蔽控制电缆、双绞线等传输介质 。
6.3.2 天基授时接收天线、有线时间基准信号的传输应采用同轴电缆。
6.3.3 主时钟、从时钟之间的传输宜采用多模光纤介质传输 。
6.3.4 IRI(i-B(DC)码传输宜采用多模光纤或屏蔽控制电缆 。
6.3.5 RS-232C、RS-485、静态空接点脉冲信号的传输宜采用屏蔽控制电缆 。
6.3.6 网络时间报文的传输宜采用双绞线。
6.4 信息传输
主时钟之间、主时钟与从时钟之间的信息传输应采用 IRIG-B(DC)码 。 与间隔层、过程层设备之间信息传输宜采用 IRIG--B(DC)码 。
与站控层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宜采用 SNTP或 NTP。
6.4.4 通信
GB/T33591-2017
应支持 DL/T860.72和 DL/T860.81要求的报告服务,应能按6.6中的建模要求与客户端
6.5 时间同步输出信号
6.5.1 脉冲信号应采用上升沿作为准时沿。
6·5.2 IRIG-B(DC)码格式按照 DL/T1100.1-2009的规定执行,宜采用上升沿作为准时沿。
6.5.3 串行口时间报文按照 DL/T1100.1-2o09的要求执行。
6.5.4 NTP和 SNTP网络报文格式按照 DL/T1100.1-2009的规定执行。
6.5.5 时间同步输出信号的时间质量码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选择热备信号为基准信号时,本地时钟输出的时间质量码应在热备信号时间质量码的基础上增加2;
b) 从时钟输出的时间质量码应与接收的时间基准信号时间质量码一致;
c) 时间同步系统在自守时过程中,输出信号的时间质量码应根据守时时间逐渐增加;
d) 时间同步系统由守时转为跟踪基准信号过程中,输出信号的时间质量码应根据钟差减小逐渐减少 。
6.6 数据模型
6.6.1 装置应按照 DL/T860.71、DL/T860.72、DL/T860.73以及 DL/T860.74所定义的数据模型、服务进行建模,同一个功能对象相关的数据以及数据属性应建模在该功能对象中,其中也包括该功能对象的一些功能扩展;多个功能相关或者同全系统功能相关的数据应建模在公共的逻辑节点或者逻辑设备中。
6.6.2 装置逻辑设备实例化名为“TSMD”,应至少包含 LLN0、LPHD、状态监测逻辑节点 LcsM三个逻辑节点,逻辑节点应满足如下要求:
a) 逻辑节点 LLN0和 LPHD应满足 DL/T860.74的要求,且 LPHD应提供装置型号、生产厂
商、软件版本等信息;
b) 状态监测逻辑节点 LCSM属性应符合附录 A中表 A.1。
7 运行要求
7.1 运行基准信号选择
7.1.1 时间同步系统在进行基准信号选择时,应对基准信号的标志位、质量码、时间连续性等信息进行判别,且应满足如下要求:
a) BDS信号和 GPS信号有效应满足锁定卫星数不小于4颗、时间标志位正确、时间数据连续且无跳变;
b) 地面有线时间基准信号有效应满足时间标志位正确、闰秒信息正确、时间数据连续且无跳变;
c) 热备信号有效应满足时间标志位正确、时间质量码不大于 15 且优于本地时钟时间质量码、时间数据连续且无跳变 。
7.1.2 时间同步系统基准信号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
a) 主时钟应按照基准信号优先级从高到低进行选择,排序依次应为: BDS信号、GPs信号、地面
有线时间基准信号、热备判断信号;
b) 从时钟应按照接收主时钟的时间信号的质量码高低进行选择,当两路输入信号质量一致时,应
保持当前优选信号为主。
7.1.3 基准信号选择方法可参见附录 B。
7.2 系统运行
7.2.1 系统在运行时,应以本地时钟守时信号为基准,采取步进方式跟踪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同时输出时间信号应连续、无跳变 。
7.2.2 系统应具有守时功能,当外部基准信号异常或丢失时,应采用本地时钟守时输出,且输出时间信号应连续、无跳变。
7.2.3 系统在主钟、从时钟的基准信号切换时,输出时间信号应连续、无跳变。
7.2.4 系统应能正确处理闰秒,并输出国秒预告,不应产生错误的时间信号,且输出时间信号应连续、无跳变 。
7.2.5 系统运行时应具有基准信号、时间信息、故障等运行状态指示。
8 性能要求
8.1 系统性能
8.1. 1 系统基准信号切換时,系统输出时间信号的跳变应小于1 µs。
8.1.2 系统采用步进方式跟踪基准信号,滑动步进为 o.2 µs/s。
8. 1.3 系统对基准信号进行连续性判别时,差值在一1 µs~1 µs内为连续 。 8.1.4 系统的守时性能在12 h内应优于1 µs/h。
8.2 设备性能
8.2. 1 装置接收 BDS信号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灵敏度:捕获小于一130 dBm,跟踪小于一140 dBm;
b) 捕获时间:热起动时小于2 min,冷起动时小于20 min;
c) 接收频率:1 561.098 MHz。
8.2.2 裝置接收 GPS信号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灵敏度:捕获小于一130 dBm,跟踪小于一133 dBm;
b) 捕获时间:热起动时小于2 min,冷起动时小于20 min;
c) 接收频率:1 575.42MHz。
8.2.3 秒脉冲信号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脉冲宽度:10 ms~200 ms;
b) 静态空接点:上升沿时间不大于1 µs;时间准确度优于3 µs;
c) RS-485:上升沿时间不大于100 ns;时间准确度优于1 µs;
d) 光纤:上升沿时间不大于100 ns;时间准确度优于1 µs。
8.2.4 IRIG-B(DC)码输出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每秒1帧,包含100个码元,每个码元1o ms;
b) 脉冲上升时间:不大于1oo ns;
c) 抖动时间:不大于200 ns;
d) 时间准确度:优于1 µs。
8.2.5 网络时间协议输出的时间准确度应优于1o ms。
8.2.6 串行口时间报文的时间准确度应优于5 ms。
8.2.7 多模光纤传输介质波长为850 nm。
8.3 环境条件
8.3. 1 装置的工作环境条件如下:
a) 环境温度:-10℃~十45℃;
b) 相对湿度:5%~95%;
c) 大气压力:86 kPa~108 kpa。
8.3.2 装置的贮存、运输环境条件如下:
a) 装置在运输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一40℃~十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 在贮存中允许的环境温度一25℃~十7o℃,相对湿度不大于85% ,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
件下,装置不出现不可逆变化。
8·3·3 装置安装地点的周围环境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场地符合 GB/T9361规定的 B类安全要求;
b) 使用地点应不出现超过 GB/T1128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级的振动;不发生 GB/T17742规
定的烈度为Ⅶ度的地震;
C) 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的物质,周围介质中不含有能腐蚀金属、破坏绝缘和表面敷层的介质及
导电介质,没有严重的霉菌存在 。
8.4 电源
8·4.1 装置采用交流电源供电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压:220 V,允许偏差为一20%~十15%;
b) 频率:50 Hz,允许偏差士5%;
c)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
8·4·2 装置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压:220 V、110 V,允许偏差为一20%~十15%;
b) 直流电源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8.5 绝线性能
装置电气间隙、固体绝缘应能承受 GB/T14598.3规定的冲击电压 。 装置绝缘电阻在施加直流5oo V时不应小于1oo Ma。
8.6 耐湿热性能
装置应能承受 GB/T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的要求。
8.7 机械性能
8·7·1 装置应能承受 GB/T1128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级的振动的。
8·7·2 装置应能承受 GB/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级的冲击的要求。
8·7·3 装置应能承受 GB/T14537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级的碰撞的要求。
8.8 电磁兼容
8·8·1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m级静电放电的要求。
8·8·2 裝置应能承受 GB/T17626.3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m级射频电磁场辐射的要求。
8·8·3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4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m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要求。
8·8·4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5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 m级浪涌(冲击)的要求 。
8.8.5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IH级工频磁场的要求。
8.86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9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m级脉冲磁场的要求。
88.7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1o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lII级阻尼振荡磁场的要求。
8.88 装置应能承受 GB/T17626.12中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II级振荡波的要求。
8.9 结构及外观
装置结构及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设备应采取必要的电磁兼容性措施,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
接地点;
b)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措施。 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及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 GB/T42o8 中
1p54规定;安装在室内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 GB/T42o8中 IP20的规定。
8.10 连鎮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常温10o h(40℃,72 h或5o℃,48 h)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稳定可靠,动作行为、信号指示应正确,无元器件损坏、软件运行异常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9 试验
g.3.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5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6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7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g.3.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按 GB/T17626.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4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按 GB/T2686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5 耐湿热试验
按 GB/T2423.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6 机械性能试验
9·6·1 振动试验按 GB/T1128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6·2 冲击试验按 GB/T1453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6·3 碰撞试验按 GB/T1453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7 绝线性能试验
9·7·1 绝缘电阻试验按 GB/T1459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7·2 介质强度试验按 GB/T1459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9·7·3 冲击电压耐受试验按GB/T14598.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10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 标识
1 0· 1 · 1 每台装置应在机箱的显著部位设置持久明晰的标志或铭牌,其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b) 产品型号、名称;
c) 制造年、月和出厂编号;
d) 裝置的额定值及主要参数;
e) 安全标志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使用。
1 0· 1 ·2 包裝箱上应有不易洗刷或脱落的涂料作如下标记:
a) 发货站名、产品型号、名称;
b) 收货单位名称、地址、到站;
c) 包装箱外形尺寸及毛重;
d) “防潮”“向上”“小心轻放”等标记;
e) 规定叠放层数的标记 。
10. 1.3 产品执行的标准应标记 。
10.1.4 标志和标识应符合 GB/T191的规定。
10.2 包装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裝,插件插箱的可动部分应锁紧扎牢,包装应有防尘、防兩、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 产品合格证书和装箱清单中各项内容应齐全 。
10.3 运输
产品应适于陆运、空运、水运(海运) ,运输装卸按包装箱的标志进行操作,不应有剧烈振动、冲击、暴晒雨淋和倾倒放置等。
10.4 贮存
产品在储存期间,应放在空气流通,温度在一25℃~十55℃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无腐蚀性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在储存期间不应淋兩、暴晒、凝露和霜冻 。
HostRef1 AlarmSPSM-BDS信号状态
HostRef2AlarmSPSMGPS信号状态
HostRef3AlarmSPSM有线时间基准信号
HostRef4AlarmSPSM主时钟1信号
HostRef5AlarmSPSM主时钟2信号
HostRef6AlarmSPSM热备信号
HostRefnAlarmSPS0第 n路时源(根据实际数量配置)信号状态
HostGpsNumINS0GPS定位搜星颗数
HostBdNumINS0BDS定位搜星颗数
HostAnt1 AlarmSPSM天线状态(BDS)
HostAnt2AlarmSPSM天线状态(GPS)
HostRcvlAlarmSPSM第1路接收模块(BDS)状态
HostRcv2AlarmSPSM第2路接收模块(GPS)状态
HostCont1 AlarmSPSMM第1路时间跳变侦测状态
HostCont2AlarmSPSMM第2路时问跳变侦测状态
HostContnAlarmSPSMM第 n路时间跳变侦测状态
HostTimeSecINSMM基准信号选择
HostOscAlarmSPSMM晶振驯服状态
HostiniAlarmSPSMM初始化状态
HostPowerlAlarmSPSMM电源模块1状态
HostPower2AlarmSPSMM电源模块2状态
HostLspAlarmSPS00闰秒预告
主时钟从时钟属性名M/011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状态监测逻辑节点
状态监测逻辑节点 LCSM见表 A.1。
表 A.1 状态监测逻辑节点 LcsM
属性类型
公用逻辑节点信息
状态信息
中文语义
ModINCM模式
BehINSM行为
HealthINSM健康状态
NamPltLPLM逻辑节点铭牌
注1 :所有 Alarm均为単点状态信息,“o”表示正常,“1”表示异常。
注2 : “M”为必选,“0”为可选,“一”为不存在 。
注3:状态信息数据类型使用 SPS(单点状态信息),时间源选择等信息数据采用 INs(整型状态信息)。
注4 : 基准信号选择中:“o”表示“BDS信号”;“1”表示“GPS信号”;“2”表示“有线时间基准信号”;“3”表示“热备
信号”;“4”表示“本地时钟”。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基准信号选择判据
B. 1 主时钟基准信号选择判据
B. 1 . 1 主时钟初始化(开机)基准信号选择
主时钟初始化(开机)阶段,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源作为初始基准信号,参见表 B·1。 热备信号在主时钟初始化(开机)阶段不参与基准信号选择。
表 B.1 主时钟初始化(开机)基准信号选择
BDSGPS有线时间BDS信号与 GPS信号BDS信号与有线时间GPS信号与有线时间l基准信号选择
信号信号基准信号的时间差基准信号的时间差基准信号的时间差
有效有效有效小于5 µs无要求无要求选择 BDS信号
大于5 µs小于5 µs无要求选择 BDS信号
大于5 µs大于5 µs小于5 µs选择 GPS信号
有效有效无效小于5 µs选择 BDS信号
有效无效有效L_=__小于5 µs选择 BDS信号
无效「有效有效-小于5 µs途择 GPS信号
其他情况'保持初始化状态
注: “一”表示该值不存在 。
在主时钟仅能收到_个信号特殊情况下,进行不少于 2 h的累积判断后,若无第二个有效可用信号,可选择唯_有效信号进行初始化;在主时钟收到二个以上基准信号,且不满足表中初始化要求时,进行不少于 2 h的累积判断后,可按照优先级从高到底的顺序选择有效信号进行初始化。
B.1.2 主时钟运行状态的基准时间信号选择
主时钟正常运行时,应以本地时钟守时信号为基准,选择出合适的时间源作为跟踪基准信号,参见表 B.2 。 跟踪基准信号应采用步进方式,同时输出连续、无跳变 。
表 B.2 主时钟运行状态的基准信号选择
BDSGPS有线时间与本地时钟守时信号的钟差
热备信号BDSGPS有线时间热备信号基准信号选择
信号信号基准信号
信号信号基准信号
有效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小于5 µs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选择 BDS信号
无要求有效无要求无要求大于5 µs小于5 µs无要求无要求选择 GPS信号
或不存在
° 选择热各信号为基准信号时,本地时钟输出时问信号的时间质量码应在热各信号的时问源质量码基础上增加2。注:“一”表示该值不存在如果两个信号的时间质量码一样,保持前次优选信号 。13
表 B.2 (续)
BDSGPS有线时间本地时钟9
「一一
时信号的3差
热各信号BDS
信号信号l基准信号GPS有线时间热备信号基准信号选择
信号l信号基准信号
无要求无要求有效无要求大于5 µs大于5 µs小于5 µs无要求选择有线时间基准信号
或不存在或不存在
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有效大于5 µs大于5 µs大于5 µsl小于5µs选择热备信号·
或不存在或不存在或不存在
其他情况参照表 B.3
表 B·3 主时钟守时状态跟踪基准信号的时间信号选择
BDSGPS有线时间BDS信号与 GPS信号BDS信号与有线时间GPS信号与有线时间基准信号选择
信号信号l基准信号的时间差! 基准信号的时间差基准信号的时间差
有效有效有效小于5 µs小于5 µs小于5 µs选择 BDS信号
有效有效无效小于5 µs
进择 BDS信号
有效无效有效小于5 µs选择 BDS信号
无效有效有效小于5 µs选择 GPS信号
其他情况·保持守时状态
在主时钟仅能收到一个信号特殊情况下,进行不少于24 h的累积判断后,若无第二个有效可用信号,可选择**有效信号作为基准信号进行跟踪;在主时钟收到二个以上基准信号,且不满足表中基准信号选择要求时, 进行不少于24 h的累积判断后,可按照优先级从高到底的順序选择有效信号作为基准信号进行跟踪。
B.2 从时钟基准信号选择判据
B.2. 1 从时钟初始化(开机)基准信号选择
从时钟初始化(开机)阶段,应在对来自 2个主时钟的时间信号进行判别,选择合适的时间源作为初始基准信号,参见表 B.4。
表 B.4 从时钟运行状态的基准信号选择
主时钟1信号主时钟2信号主时钟1信号与主时钟2信号的时间差基准信号选择
有效有效小于5 µs选择时间质量高的信号°
其他情况保持初始化状态
B.2.2 从时钟运行态参考时间源选择
从时钟正常运行时,应以本地时钟守时信号为基准,选择合适的时间源作为跟踪基准信号'参见表B.5 。 跟踪基准信号应采用步进方式,同时输出连续、无跳变 。
表 B.5 从时钟运行状态的基准信号选择
主时钟1主时钟2主时钟1信号与主时主时钟1信号与本地主时钟2信号与本地基准信号选择
信号信号钟2信号的时间差时钟守时信号的钟差时钟守时信号的钟差
小于5 µs无要求无要求选择时间质量高的信号·
大于5 µs小于5 µs小于5 µs选择时间质量高的信号a
有效有效大于5 µs小于5 µs大于5 µs选择主时钟1信号
大于5 µs大于5 µs小于5 µs选择主时钟2信号
大于5 µs大于5 µs大于5 µs保持守时状态
l 有效无要求选择主时钟1信号
「无效-无要求进择主时钟2信号
保持守时状态
注: “一”表示该值不存在 。
a 如果两个信号的时间质量码一样,保持前次优选信号。
时间同步系统厂家介绍
西安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完全按照2017版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研发生产,是国内少有的几家专业从事时间频率设备研发生产的厂家,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现有技术人员近20人,生产的时间同步系统在国内外都有使用,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新增加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客户相互推荐的,在此非常感谢新老客户的支持,我们会再接再厉,为我国时频行业做出更加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