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质检总局于2010年9月6日颁布了JJG237-2010 《秒表》检定规程(以下简称 “新规程 ”)以替代JJG237-1995《指针式时间间隔测量仪 (试行)》 检定规程和JJG238-1995《数字式时间间隔测量仪 (试行 )》检定规程的附录3 (以下简称 “旧规程”)。
新规程的制定, 引用了JJF1180-2007 《时间频率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GB/ T22773-2008《机械秒表 》及GB/T22778-2008《液晶数字式石英秒表》等新文献,并对旧规程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进行了较大修改,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操作。下面通过对秒表新旧规程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不同之处,以便日后更好地学习、工作。
一、新规程的适用范围更广在时间间隔测量器具中,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是
目前用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操作最便捷的计量器具,两者在检定方法上几乎相同, 适合合并在同一规程内。新规程将JJG237-1995与JJG238-1995的附录3合二为一,更适应现阶段计量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新规程增加了引用文献,规范了计量术语旧规程中的 “平均分走时差 ”和 “平均秒走时差 ”被新规程中的 “最大允许误差 ”替代;旧规程中的 “秒针跳动值 ”被新规程中的 “分辨力 ”替代;旧规程中的“零刻度”被新规程中的“刻度盘零位”替代;旧规程中的 “20±5℃”被新规程中的“(20±5)℃”替代。
三 、新规程的概述更加全面
新规程较详细地阐明了机械秒表、 电子秒表、指针式电秒表及数字式电秒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新规程的技术要求更明了化、统一化、标准化技术要求主要分计量性能要求和通用技术两部分。 在秒表的计量性能要求比较中,其主要差别为最大允许误差要求不同。
五、新规程增强了检定的可操作性新规程在检定条件、检定项目、检定方法及检定
结果处理等计量器具控制方面都有了更加严格、统一、明确的规定,增强了检定的可操作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定条件统一
旧规程中指针式电秒表的环境要求是: 温度为(20±5)℃、湿度为≤80%、电源频率为50Hz。 数字式电秒表的环境要求是: 温度为10℃~30℃(检定过程温度变化不超过 ±2℃)、 湿度为 65%±15% 、 电源频率为50Hz。 新规程则将各种秒表的检定环境进行了统一,其环境要求是:温度为(20±5)℃(检定期间温度变化不超过 ±2℃)、湿度为 ≤80%、 电源频率为 50 (1±2% )Hz,方便实际操作。
2.检定方法不同
(1)机械秒表
①在进行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时,对指针回零后停留的位置与刻度盘零位的偏移量,新规程规定满足秒针不超出秒最小刻度值,分针不超出分最小刻度的1/2,替代了旧规程中不应超过说明书的规定。 在日常检定中,说明书往往未随待检秒表一起送检。 因此,新规程对偏移量的明确要求,增强了检定的依据及可操作性。
②在测量误差检定前,旧规程对秒表的连续走动时间给出了明确的要求, 如常见的分辨力为0.1s的秒表在误差检定前应连续走动不小于180s。 新规程对其无具体规定,而是在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时,要注意秒表按钮功能是否正常、指针转动是否灵活等。 因此,新规程的操作更为合理。
③在进行测量误差的检定时,旧规程中分度盘满度值的测量误差用平均误差,而新规程则取误差最大的作为检定结果。 新规程中秒度盘满度值的测量误差与旧规程一致,都是取误差最大的作为检定结果。 但在误差计算上, 旧规程考虑了指针回零后偏离零位值。 计算方法对比如表3所示。
表3中:N—每一受检点的测量次数;Ti—每次的测得值;T0—标准值; ti—指针回零后偏离零位值,偏左为“-”,偏右为“+”。
(2)指针式电秒表表3机械秒表新旧规程误差公式对比
①检定点的选择 ,旧规程无明确规定 ,新规程则给出了具体的检定点,401型和405型秒表选取时间间隔1s、60s、600s,407型和408型秒表选取其满度值作为时间间隔。
②检定次数要求 ,旧规程无明确规定 ,新规定则给出了具体的次数要求。 401型和405型秒表时间间隔
1s与60s各测量3次, 时间间隔600s测量两次;407型和408型秒表满度值各测量3次。
以上就是作者对毫秒表时间检定新旧检定规程对比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部分内容引用网络内容。
介绍一款根据新规研发生产的秒表检定仪:SYN5301型毫秒表时间检定仪。